无感支付技术已经成熟? “无感支付”概念并不新鲜,去年支付宝在上海浦东机场推出 “无感支付”停车场,让这一概念在交通出行领域快速落地。据支付宝数据,上海虹桥机场T1、T2航站楼日常总流量接近30000次,引入“无感支付”技术后,每辆车离开的通行时间从10秒降到了不足2秒,停车场整体效率提升了数倍。 目前,上海浦东机场、深圳宝安机场、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停车场等陆续开通无感支付服务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微信、支付宝、中国银联、民生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中信银行、招商银行等成员、支付机构均已纷纷通过与智慧停车企业合作、入股等形式,涉足停车场无感支付,抢滩万亿智慧停车市场。 无感支付在停车场场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应用,在走上高速公路之前,“无感支付”已经在全国多地停车场得到应用,而相同的技术方案,相似的应用场景,无感支付在高速公路却难以迈开脚步,除了体验上的差异,误扣、信息安全等问题也是无感支付的局限之处。 首先,无感支付在上下高速时要求停车领卡、还卡,体验已经大打折扣。 其次,由于车牌识别不可能达到*准确,就不可避免会发生识别错误的情况,从而造成误扣。 *三,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会较大程度地影响收费速度,可能反而会加重道路拥堵。在停车场体验无感支付时,不少车主就反映经常会遇到栏杆不抬、扣费延迟等情况。 *四,无感支付都是基于免密支付,免不了要将个人身份信息以及车辆信息上传到网络端,这就为个人信息安全埋下隐患,甚至这些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有可能被第三方截取并利用。